8月5日,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布《關于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》,這份重磅文件不僅為新型工業化描繪了清晰的金融支持藍圖,更聚焦破解制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難題——資金瓶頸。其核心目標直指:讓金融資源更精準、更有效地流向制造業數字化轉型,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智能化升級和數字工廠建設。
《意見》的出臺,意味著廣大制造企業,尤其是中小企業,在邁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的道路上,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多元化、體系化金融支持。深拓智能獨家分析此次《意見》在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、打造智慧工廠方面的核心內容。
破解融資難:
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“輸血通脈”
中小企業是制造業的主體,但其數字化轉型往往受限于資金短缺、抵押不足、融資渠道單一。《意見》精準施策,推出系列創新金融工具:
“數據信用”與“物的信用”雙輪驅動:
鼓勵金融機構突破傳統依賴核心企業擔保的模式,創新基于企業運營數據、數字訂單、智能設備價值等“數據信用”和“物的信用”的供應鏈金融模式。這意味著,中小企業憑借其真實的數字資產(如訂單、生產數據)和智能化設備,也能獲得融資支持。
探索“脫核”供應鏈融資:
政策明確支持探索不依賴核心企業信用的供應鏈融資模式,為產業鏈上的廣大中小配套企業開辟獨立融資通道。
提升信息透明度與征信服務:
推動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,優化對首貸戶的征信供給,讓金融機構更全面、準確地評估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信用水平,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融資門檻。這些措施將顯著提升中小企業在購買數字化設備、升級軟件系統、實施智能產線改造時的融資可得性和便利性,為數字化轉型注入源頭活水。
聚焦設備更新:為數字工廠“強筋健骨”
數字工廠的核心是先進智能裝備與軟件系統的廣泛應用。《意見》特別強調對生產設備數字化改造、智能裝備和軟件更新替代的金融支持:
發揮融資租賃獨特優勢:
文件明確要求發揮融資租賃“融資與融物雙重功能”,支持企業設備更新。這尤其適合中小企業:通過融資租賃方式,企業能以較低的首付或分期付款形式獲得亟需的智能機床、工業機器人、自動化控制系統等關鍵設備,邊投入、邊產出、邊還款,大大緩解一次性投入壓力。
支持“智能+綠色”協同改造:
政策要求金融資源同時支持企業“智能裝備和軟件更新替代、綠色環保裝備購置”。鼓勵金融機構提供綜合解決方案,助力企業在升級智能產線的同時,實現能源效率提升和環保達標,打造真正的“智能綠色工廠”。
推動設備更新貸款便利化:
引導銀行等機構優化對設備更新類貸款的審批流程和授信條件,提供更靈活、期限更匹配的中長期資金支持。
這些政策直接降低了中小企業建設或升級數字工廠核心“硬件”和“軟件”的門檻,加速智能裝備的普及應用。
賦能數字基建:夯實工廠“智慧底座”
數字工廠高效運行離不開強大的數字化基礎設施。《意見》將強化對數字基建的金融支持作為重點:
中長期資金支持:
明確加強對5G全連接工廠、工業互聯網平臺、企業級數據和算力中心等關鍵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中長期貸款支持。這些是企業實現設備互聯、數據互通、智能決策的“神經系統”。
拓寬資金來源渠道:
鼓勵運用融資租賃、不動產信托投資基金、資產證券化等多元化金融工具,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充沛、成本更優的資金來源。
金融機構科技賦能:
政策推動金融機構自身運用大數據、區塊鏈、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服務效率。這將間接促進金融機構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企業的數字化項目,提供更貼合需求的金融產品。
對中小企業而言,獲得金融支持建設或接入強大的數字基礎設施,意味著其數字工廠將擁有更穩定、高效、可擴展的運行平臺,為未來持續升級奠定基礎。
《關于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》的出臺,標志著金融資源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,特別是中小企業智能化升級和數字工廠建設,進入了系統化、精準化的新階段。
政策直擊中小企業“不敢轉、沒錢轉”的核心痛點,通過創新融資模式(數據信用、脫核供應鏈)、強化設備更新支持(融資租賃)、夯實數字基建(5G、工業互聯網)等多維度舉措,為中小企業鋪設了一條通往“未來工廠”的金融高速路。
可以預見,隨著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,金融活水將加速涌入制造業智能化升級領域。那些敏銳把握機遇、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、致力于打造高效智能綠色數字工廠的中小企業,將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贏得先機,筑牢高質量發展的根基。中國制造業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邁進的步伐,也將因此更加堅實有力。